各區文昌廟:
悅龍聖苑 (龍母廟): 坪洲東灣志仁街一五號地下
蒲台島天后廟: 蒲台島大灣
通善壇: 中環威靈頓街七五至七七號三樓
上環文武廟: 上環荷李活道一二四號
功能:
求讀書功名
誕日:
農曆二月初三
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,舉凡世間一切有關功名仕途之事都由祂來管理,所以自古以來均受到士人學子的吹捧和愛戴。
文昌星原是指北斗前(一説北斗之左)文昌宮內的六粒星,六星分別為上將、次將、貴相、司中、司命和司祿,六星各有職能,其中司祿星主管功名,於是人們漸漸把它看成是其餘五星的代表,文昌宮漸漸演化為功名宮。
後來,文昌信仰為宋元時一些道士借用,把盛行於四川梓潼縣的蛇神張惡子(後作張亞子)的事跡硬湊進去,説張惡子就是文昌神下凡,稱為梓潼帝君。於是梓潼與文昌便二合為一,成了今日文昌帝君即張惡子的說法。嚴格來説,兩者毫無關係。文昌由星宿變成天神,地方小神張惡子成了大神,其神格的升降不過是一場拼貼遊戲。而文昌帝君之所以聲名大噪,主要得助於唐玄宗及唐僖宗入四川避亂時,曾祭祀過祂;加上元朝仁宗皇帝敕封祂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,便促成了文昌信仰。
香港奉文昌帝君為正神的只有泰亨鄉的文帝古廟,很多廟宇都是兼奉文昌或文武二帝並祀的。坪洲的悦龍聖苑和蒲台島天后廟就兼奉文昌神;中環通善壇則以觀音、關帝、孚佑帝君(呂祖)和文昌帝君四神合一,尊稱為「慈尊三帝」。
現時每逢新學年開始,仍有不少父母帶同子女到文武廟參拜文昌帝君;上環文武廟的文昌帝君座前有一支文筆,善信到廟參拜時會讓子女摸摸文筆,祈求子女學業進步,聰明伶俐。另外,新界圍村的神廳也常見文昌的名字,一般稱為九天開化文昌帝君,反映出古時農村重視讀書功名的現象。